|
固镇县中医院医共体创新突破:刘集镇卫生院完成安徽省首例乡镇卫生院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治疗作者:刘永志
![]() 固镇县中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再传捷报——其成员单位刘集镇卫生院近日成功完成安徽省首例乡镇卫生院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治疗,标志着该县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这一里程碑式成就不仅展现了固镇县中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的技术帮扶成效,更体现了安徽省“县域医共体3.0版”建设背景下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一创新案例是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启示之一,展示安徽省在深化医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安徽省乡镇卫生院在该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固镇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 安徽省首例乡镇卫生院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实施,是一台凝聚医共体协作精髓的手术,其过程展现了上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无缝衔接的团队合作模式。该手术于2025年4月底在刘集镇卫生院手术室进行,历时约40分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标志着这一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成熟应用。接受手术的是一位63岁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徐女士,她长期受腿部肿胀、疼痛困扰,以往需要前往县城或市级医院治疗。如今,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就获得了与县级医院同等质量的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天后即顺利出院。“真没想到现在镇卫生院也能做这样的手术,不用跑远路,花钱少,效果还好!”徐女士对这次治疗体验赞不绝口。 ![]() 这一案例的成功实施,背后是固镇县中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多年来系统性技术帮扶的成果积累。自2019年安徽省创新提出"两包三单六贯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路径以来,固镇县中医院积极响应,与刘集镇卫生院等5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通过人才下沉、技术培训、设备支持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卫生院的诊疗服务能力。 ![]() 刘集镇卫生院院长朱永胜表示:“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开展,是我院血管外科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这一突破离不开固镇县中医院的全力支持,他们不仅派专家驻点指导,还帮助我们培养了自己的技术团队,真正实现了‘输血’与‘造血’并举。” 固镇县中医院与刘集镇卫生院的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治疗突破具有多重示范意义。从技术层面看,射频消融术是当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先进微创技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其操作需要专业培训和设备支持。乡镇卫生院能够独立开展此类手术,标志着刘集卫生院在专科技术能力上达到了新高度。 固镇县中医院陈永院长指出:“刘集镇卫生院这一技术突破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县多年来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必然结果。它证明只要机制得当、帮扶有力,乡镇卫生院完全有能力开展更多适宜新技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技术下沉常态化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固镇县中医院计划以此次成功为模板,系统梳理一批适合基层开展的适宜技术,制定分阶段、分层次的技术下沉计划。院长陈永介绍:“我们正在遴选第二批下沉技术清单,包括消化内镜等微创技术,目标是未来三年内让有基础的成员卫生院都掌握3-5项新技术,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这一规划与安徽省提出的依托县级医院建设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这例手术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医共体内推广更多适宜技术,让更多基层患者受益。下一步计划将胆囊穿刺引流术、子宫肌瘤消融治疗、肝肾囊肿穿刺硬化逐步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帮扶,而是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从人才、设备到管理、质控,形成闭环,这样才能确保基层开展的新技术安全、有效、可持续。
|